追寻红色足迹 助力圣地发展//开云手机官网入口团中央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纪实(二) |
发布人:
郭燕
发布时间:
2023-08-14
浏览次数:
10
|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安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深刻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2023年8月13日,开云手机官网入口“红歌筑梦”党史上的音乐社会实践团前往全国青少年延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进行了为期十天的2023年“追寻红色足迹 助力圣地发展”全国大学生延安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 探访革命圣地 感悟红色力量 “到延安去,到延安去,老镢头开辟出了新天地;到延安去,到延安去,纺线车摇出了东方的晨曦……”一首《到延安去》凝聚着开云手机官网入口“红歌筑梦”党史上的音乐社会实践团对革命圣地延安的向往。 延安革命纪念馆背靠花豹山、面向延河水,占地238亩,馆名由郭沫若题写,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成的革命纪念馆之一。拥有馆藏文物近3.6万件,历史照片1万余张,图书3万余册。是一座集收藏、展示、研究、宣传为一体的革命纪念馆。 来到延安革命纪念馆,毛泽东同志的青铜像巍然耸立在广场中央,周围花坛植有松、柏、牡丹、月季、龙爪槐等名贵花草,花木。花坛前有7000多平方米的草坪,两侧有柏树组成“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的八个大字。 走进展厅,那一张张画卷、一册册图书、一座座雕塑和一件件文物生动展示着革命先烈筚路蓝缕的历程,吸引着队员们驻足。在参观过程中,全体队员怀着崇敬之心,感恩之情彻底融进了这段中国革命事业实现历史性转折、扭转中国前途命运的光辉历史中。大家时而驻足观看书籍、画册、照片等珍贵文物。 队员们深深感悟到了老一辈革命家不畏艰辛、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和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这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激励着全体队员实干担当、求真务实的昂扬斗志。
体验先辈生活 致敬延安精神 盘中粒粒皆辛苦,为了使队员切身体会到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的艰苦岁月,实践团开展“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体验式活动。队员们分工明确,烧水、添柴、洗菜、切菜和炒菜等,团结合作,各司其职,在共同配合中感受到了团队合作产生的巨大能量,同时也在做饭过程中体会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艰辛。通过此次活动,队员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更深刻体验到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
寻根延安文艺 高歌爱国情怀 上个世纪,在这宝塔山下,延河之滨,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学家、艺术家们和长征到达陕北的文艺队伍在延安汇合,汇聚成影响中国文艺史的磅礴力量。今天,实践队员们来到这延安文艺纪念馆,感受到当年红色文艺萌芽、发展和日益壮大的历程。 该纪念馆以革命时期的13年延安文艺实践为主线,以中国抗战硝烟中的文艺呐喊、工农兵文艺思潮繁荣和人民文艺事业发展新征程为重点,运用声光电、互动体验以及图片、文字、雕塑等载体,全面展现了革命时期延安文艺的发展历程以及对中国革命、中国文艺事业的突出贡献和深远影响。 最令队员们印象深刻的就是位于延安文艺纪念馆中的音乐革命作品部分,其中包含1939年的《黄河大合唱》油印本、《生产大合唱》油印本以及冼星海批改的音乐教案原始手稿等共19件。音乐是延安红色文化中一个颇具代表性的艺术类型,与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紧密相关,并在火热的斗争、生产中成长、发展和壮大。这些革命时期所创作的音乐,不仅能够激发广大军民不怕艰险、排除万难的革命斗志,而且在发动群众、瓦解敌军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革命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动力。
实践队员们在文艺纪念馆门前集体参与合唱《黄河大合唱》,实践队员边祥超朗诵《黄河大合唱前奏独白朗诵》,在歌声与朗诵声中重温革命先辈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辉煌历史。
|